近日,一则“上海、武汉等地试点取消寒暑假”的消息不胫而走,在社交媒体上掀起轩然大波,家长们议论纷纷,教师群体忧心忡忡,学生更是五味杂陈,而就在舆论持续发酵之时,教育部门迅速且笃定地回应:不实!这一声回应,如定海神针,试图平息这场无端掀起的舆论狂潮,可背后诸多值得深思之处,却不应随着谣言的澄清而被轻易略过。 从谣言滋生土壤来看,当下教育改革处于“深水区”与“攻坚期”,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触动大众敏感神经。“双减”政策落地后,校外培训生态重塑,学生课余时间重构,家校对校内教育质量期许攀升;新高考、新课标改革逐年推进,课程体系、评价方式革新,教学任务与往昔大不同。在此背景下,时间维度上的“寒暑假”,这个传统教育节奏里的“悠长假期”,被某些人视作可利用、可调整的“变量”,揣测官方可能“下刀”改革,加上部分自媒体为流量博眼球、断章取义,抓住个别地区研讨丰富假期托管服务、优化假期作业设计等正常业务探索,添油加醋包装成“取消寒暑假”重磅新闻,误导大众认知。 对于教育从业者而言,寒暑假绝非简单“悠长假期”福利。学期内高强度教学,备课从钻研教材到设计多元课件、批改作业堆积如山、班级管理琐事不断,身心俱疲。寒暑假是“充电站”,参加专业培训提升学科素养、研讨教学创新方法;是“缓冲带”,调适状态、养精蓄锐迎接新学期。一旦取消,职业倦怠将加速侵袭,教学热情或被磨灭,长期处于紧绷,难以输出优质课堂,影响教育“软实力”。而学生成长也需假期留白,课堂知识消化、社会实践历练、兴趣才艺深耕,寒暑假提供自由时空,若“一刀切”取消,成长路径被压缩,只剩“内卷”式埋头苦学,不利全面发展。 教育部门及时回应彰显担当与辟谣决心。但后续保障需跟进,一方面强化信息发布权威,拓宽渠道,官媒、官网、公众号及时解读政策、公布工作动态,不给谣言“可乘之机”;定期开展教育资讯辟谣专场,净化舆论场。另一方面,聚焦寒暑假优化,丰富托管是“加法”,提供多元课程、配强师资,解决双职工家庭假期托管难题;作业设计是“乘法”,布置跨学科、探究性作业激发自主学习力,而非“取消”做“减法”,守护假期育人价值,稳固教育平稳“航线”,让师生、家长安心于教与学正轨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lhzc88@qq.com举报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赞 (0)
女外教造谣抹黑中国被处限期出境及外国人违法乱纪当受惩罚
上一篇
2024年11月27日 09:42
劳动合同到期可以直接离职吗及合同过期没续签可以直接离职
下一篇
2024年11月28日 07:01